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看列校 > 北晚新视觉:到南梁探寻刘志丹——山里孩子有了列宁小学

北晚新视觉:到南梁探寻刘志丹——山里孩子有了列宁小学

2013年12月29日 16:49:01 访问量:2369

到南梁探寻刘志丹:山里孩子有了列宁小学

 来源: 北晚新视觉

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之所以能够在艰难的环境下得以保存,并得到发展壮大,成为土地革命战争后期“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一个关键因素就是,陕甘边区的党和红军能始终坚持与人民群众艰苦与共,患难相依,“有盐共咸,无盐同淡”,建立了水乳交融的鱼水关系。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中提到的传统精神“南粱精神”,是土地革命时期陕甘边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革命实践中培育的以人为本、面向群众的公仆精神。

 

作者沉石与刘力贞(中)夫妇合影。

 

得知军旅作家沉石沿着南梁的黄土高坡,正在为电影《刘志丹》收集素材时,特邀他为本报写一篇有关南梁的文章。本文正是沉石奉刘志丹之女刘力贞嘱托,去南梁探寻刘志丹,找回属于历史上的“南梁精神”。

 

83岁的刘力贞叮嘱我一定去南梁

 

这两年,我接到一个特殊的创作任务,要写一部真实的刘志丹。作为部队作家,我深感此任重大,而且刘志丹女儿的刘力贞对我也非常信任,不仅让我写,还倾心向我讲述。

那天,当我走进刘力贞的家里,迎接我的是83岁的老人,只见她满头银发,头梳得很整洁,两眼闪着锐意的光泽,鼻梁高高的,有一种文人特有的气质。那一刻,我试图想从老大姐的脸上寻找她父亲熟悉的形象,朦胧中,我睁大了眼睛,在刘力贞的背影后面,有一幅刘志丹的像框挂在墙上,犹疑时空在转换,还是影与心的交融,展现在我面前的是刘志丹的化身。

我上前紧紧地拥抱着刘力贞大姐,从心底涌出一句话:“您太像刘志丹了!”

当我转身走近刘志丹像前,敬重地躹着躬,刘力贞也有些激动,拉着我坐在她身边,讲了她记忆中父亲的一个个往事。刘力贞深情地对我说:“我的童年印象,大多在南粱,那里有我父亲指挥打仗的窑洞,也有我和母亲生活的记忆,你应该去南梁看看!”

我知道南梁在陕甘宁边界,三省相连,地貌险要,山梁之间,都是独立的隐蔽处。南梁,更是刘志丹和习仲勋在那里建立的第一个陕甘宁苏维埃政府,也是刘志丹在陕甘宁纵深发展红军的大本营。刘力贞拉着我的手,说到记忆中刘志丹的故事,她眼睛湿润了:“父亲牺牲的时候,我才五岁,下葬时,我坐在父亲的棺材上,大车拉着走了很长的路……”

我问得很细,生怕丢下每个细节,刘力贞和我谈得很投入,时常陷入了一种思考之中。她叮嘱我一定要去南梁寻找刘志丹,那里有他当年的遗址和活着百姓和他身边的红军战士。我答应老人家,去南梁,一定去南梁探寻。

当汽车翻越座座山谷野坡时,呈现在眼前的是层次各异的深秋色彩,我的心境也随之在变化,那一刻,我真的屏住呼吸,在静静寻找着刘志丹的足迹……

 

9旬老兵饮泪高歌信天游  

 

我小心翼翼地沿着一条弯曲的山路,踩着黄土岩沙融合的阶梯,走进窑洞口前,一座刘志丹雕像迎面而来。那高高的鼻梁,一双锐气十足的眼睛,透露出军人的坚毅和智慧。

在南梁,至今流传着刘志丹身材高大英俊,骑着一匹大白马,带头冲在前面的故事。我问过许多在刘志丹身边的健在老人,他们都说刘志丹其实个子不高,也就一米七左右,鼻子很高,眼睛也些凹,头发是自来卷,很帅气,有一股豪迈气。刘志丹是黄甫军校的高材生,常常蹲在地上,手里摆放着土坷垃布阵。在陕甘宁边区,南梁是刘志丹选定的阵地,他总结了一套“狡兔三窟”的根据地策略,由南梁为中心,不断向陕甘宁三省扩大根据地,先后发展扩大百十个,并壮大了红军队伍。

刘志丹在军事上很精细,为了保存指挥员安全,他在窑洞的长狭的山沟对面,还挖了另一座相对应的窑洞,那个窟洞就是习仲勋的指挥所,一旦他有了险情,相互之间有个防备,可以在极短的时间里转移,组织反击对策。

而今,虽说八十多年过去了,然而,镶嵌在山丘的窑洞却依然透射着一种历史,陈旧的桌椅,还有那一盏盏薰黑的小油灯,仿佛向后人述说着南梁和刘志丹的传奇故事。

当年跟随刘志丹当过骑兵营战士的老兵,拉着我的手,沿着南梁的山野八道梁,边走边从心底吟唱起了信天游,是老百姓唱的那首《刘志丹是我们的大救星》。

我认真听着,老兵把每个字每个音都唱得真切,尾音中带着一丝感伤,蓦地,歌声停落,只见老兵站在五道梁的土坡上,流着泪,把歌声咽在了嗓子里,触景深情,感慨万分。

我紧紧地扶着老兵,半晌,他指着远处的那一道道山粱,低沉地说:“刘军长骑着一匹白马,握着双枪,飞起来像一道白光。到了夜里,哪个村子遭了秧,老百姓就能看到天边有一道白光闪过。”

老兵带着我到山梁下的前村,讲述了发生在这里的一件往事:敌人抓捕了七个村民,抢了村里的牛羊,挖坑正要活埋那些村民时,只见山野五道梁之间,刘志丹骑着白马,率领红军冲杀过来,消灭了敌人,救了村民,还为村民盖房搭铺。可刘志丹连口水都没水,像一道划过夜空的白光,消失在茫茫的山梁丛林……

老骑兵九十多了,身材虽瘦小,但很是精神,走起路来,依然有股生气。他站在刘志丹窑洞后面的山岭,指着一条山路对我说,当年,陕西剿共部队派出三路人马,到处抓刘志丹都没抓着,他们就连夜在保安金汤街抓刘志丹老爹刘培基。老爹闻讯连夜逃到了山里,走了好长的路来找儿子刘志丹,结果被不知情的哨兵“抓获”,押送到窑洞后,刘志丹才看清是他爹。几个哨兵害怕挨批,可刘志丹还表扬了哨兵警惕性高。

父亲向刘志丹讲了白匪杀害了他弟弟和妹夫,挖了他家祖坟,敌人还在追杀他妻儿。刘志丹为了顾全大局,保存红军队伍,忍受着家族被杀的悲痛,组织部队巧妙调出华池县的敌人,成功地夺取了县城,并在清音楼,成立了陕甘宁边区第一个苏维埃政权。

我站在经过风雨残留下的那座楼台,思绪起伏,想象着当年的广场红旗招展,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刘志丹在训练部队,检阅部队。我仿佛看到二十五军、二十六军两面军旗飘扬。红军战士欢乐拥抱,还有鲜红鲜红的山丹丹……然而,刘志丹心里知道,妻子同桂荣带着幼小的女儿刘力贞为了躲避敌人追杀,在山里饥饿惊险地藏了三天。

我在弯弯曲曲的山梁中,试图寻找同桂荣和刘力贞的藏身之地,我在南梁山上洒下酒,为刘志丹点上一支烟,再哼上几句陕北民歌,算是一种寄托吧。

 

山里孩子有了“列宁小学”

 

列宁小学新校。

 

我轻步地穿越在南梁的小径中,南梁山沟的一座窑洞小学留我驻足!当地的老人告诉我,这所小学是刘志丹和习仲勋创办的,习仲勋还请来了老师。窑洞不算大,摆放着几张破旧的课桌。由毛主席题写的“列宁小学”几个字,雕刻在窑洞前,显得分外醒目,在岁月的残痕里,我似乎听到一群南梁孩子的读书声,还有那一张张童稚的山里娃子的影子。那群娃子里,哪一个是刘力贞,她坐在小课桌哪一边?我触摸着窑洞小学,思絮如飞。

渐渐地,从窑洞校址的左前方传来朗朗的读书声,抬头望去,映入眼帘的是一面鲜艳的红旗,走到正面时,我立即兴奋起来,“列宁小学”几个大字挂在新校楼上,明亮的教室,宽敞的校园。伴随下课铃声,跑出一群活泼可爱的学生,红领巾映着他们喜悦的脸庞。那一瞬间,思絮的交汇中,脑海呈现的是红军战士穿梭在山梁丛林的一幕幕,还有刘志丹与乡亲们挖窑洞的背影。

刘志丹的老骑兵非让我蹬上一堵断壁残墙。楼阁巧落在南梁的两山之中,显得威震雄伟。这是北宋防御西夏的统帅,范仲淹修筑的城寨,宋仁宗皇帝亲笔赐名大顺城。我顺势而望,这里居高临下,易守难攻,是个好战场。

夕阳下,我被南梁深深打动,我与山岚对话,我与历史相依,我思絮自语,再次想起刘力贞的话,到了南梁,一定要去黄河走走,那里有故事,更有传奇。

是啊,黄河,沿着陕北穿流而下,刘志丹率领大军东征黄河,更像一部流淌的历史。我的行程才刚刚开始,要探寻刘志丹,我去黄河,去黄河边的三交镇……

编辑:高发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陇ICP备19002522号-1
甘公网安备 62102302000114
联系地址:甘肃省华池县南梁镇街道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