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名师工作室 > 【柴建平】一片丹心育桃李 献身教育终不悔 ——记华池县列宁学校校长柴建平

【柴建平】一片丹心育桃李 献身教育终不悔 ——记华池县列宁学校校长柴建平

2019年08月20日 11:35:29 访问量:2287

一片丹心育桃李  献身教育终不悔

——华池县列宁学校校长柴建平

柴建平,男,汉族,1971年7月出生,大学学历,中共党员,中学级教师,现任华池县南梁列宁学校校长。

华池县师德标兵、“十佳”教务主任、庆阳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师……柴建平书写着自己的教育荣光;教师、教研组长、政教主任、教务主任、副校长、校长,柴建平实现着自己的人生理想。

爱心浇注育新苗

选择意味着承担,理想指引着方向。柴建平同志从选择教师职业的那一刻起,就一直思索着,追寻着,教育的真谛究竟是什么?该怎样做才能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正是对教育事业的这颗赤诚之心,他二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无私奉献,在平凡的教育工作岗位上点燃了他青春的火花,实现着他充实的人生价值。

充满青春活力的柴建平,走上讲台后,他就向自己提出了高标准的工作准则,并暗暗下决心在教学工作岗位上一定要干出个样来。他的爱生之情,令人佩服。一次,九年级学生张晓东上课突然吐在了教室地上,他便马上打扫完脏物,把张晓东背回房子睡在自己床上。当了解到该同学父母离异,家境贫寒而穿的单薄这一情况后,马上把自己的一件毛衣穿在了张晓东身上,又给了他一百元钱,并鼓励他好好读书。该同学由无心学习很快变成了一个好学上进的学生,顺利考入了高中。经常学生病了,他晚饭后上门辅导。星期天,是他专门家访的日子。他常常深入宿舍给这些不懂事的孩子洗脸、泡吃方便面。他总结概括的“爱心+耐心+诚心”三心式教育曾在全校推广学习。他不但爱学生,更爱教学工作。由于他勤奋踏实,聪明好学,进步神速,一直是教学工作的佼佼者,特别是他的语文和思品教学生动形象,富有情趣,不仅丰富着孩子们的知识,更引导着孩子们快乐成长。由于他二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诲人不倦,为教育这个神圣的职业贡献着自己的一切,2009年,他被国家教育部树立为全国优秀教师。

率先垂范铸师魂

2001年他被调到柔远初中任政教主任,更是深感责任重大,因为全校“德育”工作这个重头戏落在了他肩上。他清楚地意识到,要搞好学校德育工作,先要正己,要率先垂范。他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每时每刻为大家做出表率。周末有学生住校,他便也住校看护学生,尽管他家与学校只是一墙之隔,但常常是好几天不能回家。正如他说:“孩子们没人看管,我在家里心里不踏实”。翻开校历,他总是把自己排在最忙的第一周值周,目的是给大家起个好头。学校要求班主任每晚检查学生晚休,熄灯钟响后宿舍楼上出现的第一个身影总是他,最后一个离开的还是他。每次整理校园的劳动中,他不光是动嘴安排,还和同学们一起铲除污泥、擦洗窗户、清理厕所。

刚建校初期,学校门前道路泥泞难走,每个周末放学后他提前给同学们垫好行走落脚的石头,直至到可以乘车的桥头。目送一个个同学乘车安全离去,方返回校园。这时校园已空无一人,他才逐个检查看教室门锁了没有,宿舍窗子关了没有,留宿生的生活问题安排好了没有。虽然有时心里也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但再一想,做为学校德育工作者不严格要求自己,还何谈抓德育。在他的迁移默化下,各班务负责同志都能严格要求自己,蹲下身子服务学生。有的班主任将生病学生晚上带回家照顾,有的班主任手把手教小同学被子、梳头,真正铸造了一个教师的灵魂,2003年他被评为全县师德标兵。

孜孜不倦求自强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备渊博的学识,才能有资格和实力去从事学校的教学工作。他始终坚持给自己“充电”,先后订阅《实践新课程》、《人民教育》、《中学各科教学指导》等教学杂志十余种,记学习笔记达十余本。并先后赴兰州、辽宁北京等地多次参加培训学习。正如他说的“现在不抓紧捕捉信息,新课改中就会落伍。”正是基于个人的不懈努力,他连任的五年毕业班思品课教学在升学考试中均取得了全县第一的好名次。他个人撰写的《中学政治教学创新的关键》一文发表于国家级刊物《考试教研》,《浅谈思想政治课导入设计》一文发表于《庆阳教育》,《坚持反思长效行为,推动学校内涵发展》、《服务为首 关心为主 培养为本》、《试谈农村寄宿制管理》荣获市级二等奖。

他平凡,但他不愿平庸。几年的黄卷青灯,潜心苦学,凭着一份执着,先后自学取得大专和本科学历。他用别人聊天、打牌的时间读书、备课、研究、写作,这无处不凝聚着他的辛勤与汗水。每一次培训,他总是坐在前排,饥渴地听,详细记录;每一次活动,他总是最早赶到,给大家服务好一切。多年来,只要能提高自己,每一次机会他都不会放过,哪怕自己多掏钱,多流汗。正如他说的:“作为年轻人,成长需要锤炼,机会不是等来的,必须去寻求、争取和把握。”他不但重视自己的成长,更关心同仁的进步,在指导培养青年教师上可谓是引路人。他倡导提出的青年教师培养“123规划”和青蓝工程的实施,使一批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他本人先后19次被评为学校先进工作者,并于2007年被评为全县“十佳教务主任”。

善于创新结硕果

工作中,除了热情外,研究与创新更是他不懈的追求。2001年调任柔远初中政教主任后,他认为德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先后翻阅大量书籍,结合学生实际,集思广益,分年级制定了学校《德育教育序列实施方案》,使得学校德育工作宏观上总体目标明确,微观上每个年级都有重点。结合学校寄宿制特点,为了培养学生自理能力,他组织编写了校本教材——《生活常识》,内容涉及洗涮、整理、休息、交友等十七个方面,用以帮助学生解决日常生活困难,填补了全县寄宿制学校管理上的空白,该教材已被列为县级教研课题,并荣获市级基础科研成果二等奖。他负责的研究课题《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的实践与研究》被立项为省级课题,经过三年的实践与总结,现申请省级鉴定。在抓具体行为习惯上,他提出并启动了以“礼貌、礼节、礼仪”为主要内容的“三礼”教育工程。通过几年实施,学生不良行为习惯革除不少:从以前的乱扔垃圾到主动捡拾;从“饭来张口”到回家给父母洗脚剪指甲;从只会机械地喊“老师好”,到主动给老师端茶递水……一件件小事,见证着学生的成长,他欣慰地笑了。由于成绩突出,他个人被评为全县师德标兵,学校被树立为省级“双合格”家长示范学校、全市卫生先进单位。

2006年他被任命为副校长兼教务主任后,便瞅准“创新”与“发展”这个主题,用全新的理念创新学校管理,组织教师学习新课改,践行新课改,丰富新课改,促进教师专业不断成长。他翻阅大量书籍,深入教学一线调查研究,编写翻印了《新课程下的议、说、上、听、评课指导丛书》。目前,该书在指导教师的全程教学中发挥着主心骨的作用。今年,他又倡导并提出了“反思教学”模式,引领全体教师在教学中反思,反思中教学,效果明显。学校在初三毕业会考中连年夺魁,教育教学质量稳中有升。经过他的深入研究,寄宿制学校管理与评价标准体系基本形成,并被全县推广实践。今年学校又被确定为县级教研基地,他本人被确定为负责人。正如大家说的“有了这样的领头雁,我们学校的教育教学不愁搞不好!”

2012年他被组织调任华池县列宁学校校长,这种追求,在履新之后,仍然未变。在这所办学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社会特别关注的学校工作。真可谓:使命崇高、责任重大、机遇难得、成功可求。对此,柴建平审时度势,实施了“1410”红色教育工程和“135”模式课程改革工程。具体说来,“1410”,即传承一种精神(南梁精神——坚定信念、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勇于探索、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实事求是、不尚空谈的求实精神;忠诚于党、无私奉献的大局精神;面向群众、勤政为民的公仆精神。);开发四门红色校本课程(“红歌演唱”、“南梁腰鼓”、“南梁历史人文剪纸”和“红色经典吟诵”)。实施“十个一”红色主题教育活动(每年栽植一棵常青树;每期聆听一次革命传统报告;每期搜集一篇南梁英雄史料;每期撰写一篇歌颂家乡的文章;每期学唱一首红色歌曲;每期观看一部红色影视剧;每期学讲一个红色故事;每期瞻仰一次革命纪念碑;每期参加一次便民实践活动;每天做一件有益于他人的事)。“135”模式,即一个核心(学案导学);三种方法(自学梳理——展示探究——巩固提升);五个环节(自主学习——互动交流——点拨解疑——检测纠错——小结评价)。很多情况下,许多人把这些东西变成了一纸空文;但他不是,他是个说出钉子就是铁的人,农家出身的犟脾气决定了他决不是那种耍嘴皮子的人。他主持修订学校规章制度职责办法20多个,起到了良好的激励规范引领作用。奖励门类之多,奖励范围之广,评价之多元,效应之明显,都是前所未有的。当然,这仅仅是一个侧面,理想掌舵、思想定位产生的积极效应远不至这些。2013年,作为特色学校建设典型,承办了全县新教育现场会,被评为甘肃省德育示范校;2014年学校相继被评为庆阳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示范学校、庆阳市五四红旗团委、庆阳市优秀家长学校。学校被中央电视台、甘肃省电视台教育频道等媒体多次宣传报道。

科学管理促发展

管理是什么?管理是成全;成全靠什么?成全靠博弈。当然这样的“博弈”,被他赋予了全新的意义,最终熔铸成了他独特的成事之道。具体说来,就是他拿捏得准“大”与“小”,把握得住“正”与“奇”。

他拿捏得准“大”与“小”。论“大”,是说他的胆识大。他调入华池县列宁学校,通过广泛调查,悉心思考,果断决定实施“高效课堂”改革,明确提出“先推下水,再学游泳;抬头看路,弯道超越”,一方面注重内部挖潜,在教师中开展理论学习讨论、骨干引领、研讨观摩、课堂汇报;另一方面注重外部结缘,邀请名师来校帮扶指导,组织学科骨干赴北京望京实验学校、西峰区齐家楼初中观摩学习,并与望京实验学校、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天安门国旗护卫队建立帮扶关系。课堂的深刻变化,使得学校生机勃发,真正实现了以课堂突破换取办学的跨越。论“小”,是说他的作风实。工作繁忙,他逐一批阅教师的反思笔记,并进行评语交流交心;一校之长,逐篇阅读学生的自我反思,并赠送格言;学生流失,他一个个上门动员,费心劳神,连年实现“零流失”。这一“大”,“大”出了眼光;这一“小”,“小”出了实干。

他把握得住“正”与“奇”。说“正”,“正”在为人。他言人之善、成人之美,视教师为友、为亲,少见疾言厉色,多感和风细雨,话语不多而皆能中其肯綮,神色少怒却可树其威信。对教师有情有义,教师有病,他诸事缠身,却又主动兼课,是因为放不下学生,放不下质量,又不忍心别的教师工作量太大。说“奇”,“奇”在行事,他取消了传统的教案,实施学案导学;取消了语文、思品、科学、史、地、生物课外作业,基础课作业尽量当堂解决,课外只留少量作业,尝试数学、英语活页作业,一时议论纷然,而他却“充耳不闻”,学年末,学生获得了学习成绩的大丰收,多名学生在各类竞赛中获奖,成绩斐然。进一步整合办学思路,提出“抓住两个抓手,弘扬办学特色”即教学线以“135模式高效课堂”为主要抓手;育人线以“1410红色教育工程”为重要抓手,创新形式,丰富内容。“奇”,看似在冒险顶风,其实是对教学规律的准确把握使然。这一“正”,“正”出了人格的力量;这一“奇”,“奇”出了管理的智慧。

作为校长,他把心血和智慧挥洒在学校里。作为校长,他也把成功书写在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进步上:在列宁学校任校长期间,学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连续七年毕业质量检测分别位居全县前五名。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教育先进集休体、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德育教育先进单位、甘肃省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这样看来,柴建平和他的教师集体正在用心血和汗水书写着列宁学校的华丽篇章。

荣誉只能说明过去,脚下永远是一条零的起跑线。二十年教坛生涯,他无怨无悔。面对新的起点,他勤奋开拓,锐意进取,奉献毕生精力于自己所钟爱的教育事业——他幸福无比!

 

 

 

编辑:蒋仕奇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陇ICP备19002522号-1
甘公网安备 62102302000114
联系地址:甘肃省华池县南梁镇街道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