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红色史话 > 列宁学校宿舍红色文化简介

列宁学校宿舍红色文化简介

2009年12月10日 23:36:26 来源:甘肃省华池县列宁学校 访问量:2117

列宁学校学生宿舍红色文化简介

为了“传承南梁奋斗精神,打造红色教育品牌”,充分发挥德育教育功效,学校决定用革命烈士名和为我校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人名为学生宿舍命名,以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铭记他们的关怀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和感恩之心。现将宿舍红色文化作如下介绍:

一、宿舍命名

思齐阁(齐心)   忆心轩(齐心)  景文阁(张景文) 

秀云斋(张景文) 桂荣居(同桂荣)静雯(张景文)

建德居(贺建德) 将军轩(康成元) 岱峰苑(吴岱峰)              志德轩(张志德)  泰吉居(王泰吉) 芳香苑张景文)  

洪涛轩(郭洪涛) 子长阁(谢子长) 仲勋居(习仲勋)                  范公阁(范仲淹)  殿斌轩(王殿斌) 子伟阁(蔡子伟)             浩如轩(谢子长)  红彦居(闫红彦) 德元居(谢子长)              志丹轩(刘志丹)  青山居(李青山) 景桂阁(刘志丹)

二、文化简介

1、仲勋居、思齐阁 、忆心轩

    原国务院副总理习仲勋一直关心南梁,曾专门抽时间接见原华池县委书记李银,并详细了解了华池县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变化和教育教学现状,表示想回华池看一看。由于身体原因, 2000年习老委托夫人齐心携女儿齐桥桥到列宁小学视察,并捐款修建了一座教学楼命名为“景文楼”,习老在病榻上亲笔题写了“景文楼”三个字,这是习老有生之年最后一次题词,以此来纪念张景文为边区的教育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200967日,习近平主席来校看望了广大师生,为学校送计算机50台,装多媒体教室一个,并深入教室了解学生学习生活情况。同年教师节来临之际,习主席又写信慰问和勉励全校教职工辛勤工作,为基础教育工作作出更大贡献。2009922日,齐桥桥受母亲齐心委托,在市委书记张智全、华池县政府县长张万福的陪同下前往我校,看望了母亲为之牵挂的列宁小学师生。  

为了铭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和关怀,鞭策和激励广大师生努力工作,刻苦学习,不负众望。特用“仲勋居”“思齐阁 ”“忆心轩”给宿舍命名,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感恩之心。

2、景文阁、秀云斋、静雯斋、芳香苑

     张景文(19111935)女。乳名芳香,名亦作静雯,曾用名秀云。陕西蓝田人。早年就读于陕西省教会学校、陕西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1 928年参加革命,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为中共党员。“九一八”事变后,领导女师学生走上街头宣传抗日救国,揭露蒋介石的卖国投降政策,并烧毁了反动分子的住宅。1932426日,根据中共陕西省委指示,张率女师同学和西安高中、省立一中等校学生5000余人,到民乐园礼堂听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戴季陶演讲。戴夸夸其谈儒、释、道,却只字不讲抗日,激起张和同学们满腔怒火,大家先是写纸条质问,后将砖头、瓦块扔向讲台,戴慌忙从后门溜走,愤怒的学生又掀翻烧毁了戴乘坐的小汽车。第二天,全副武装的军警包围了各学校,张等被捕。因被捕的只有她一个女性,国民党军警要把她单独关在一个房子里,她为和大家一起商量事情,坚决不去。国民党军警要释放她,她坚定地说:“要放一起放!”最后,在各校师生和各界人士的一致要求下,被捕的学生终于获释。

1933年底,张与丈夫徐国连奔赴陕甘苏区。她是省女师第一个进入根据地的女知识分子,1934年当选为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妇女委员会委员长。为了发展苏区文化教育事业,她一面从事妇女教育组织工作,一面担任列宁小学的教员。为克服无桌凳的困难,她带领60多名学生自己动手垒土台、支木板、编课本,并用慈母般的爱从生活上关心无家可归的孤儿。1935年,国民党对陕甘边区发动“围剿”,学校被迫停课。张对同学们说:“大家把恨记在心里,把课本藏起来,扛起红缨枪,和乡亲们一起同敌人斗争。红军一定会打回来,学校还一定会再办起来的!”同年3月,张的爱人徐国连在作战中牺牲。她把仇恨埋在心里,仍然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同年秋冬,陕北发生错误肃反,张被诬陷为白区来的“奸细”,受迫害致死。

   为纪念张景文为边区的教育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铭记革命先烈的奋斗精神,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刻苦精神,特为宿舍命名“景文阁”、“秀云斋”、“静雯斋”。

3、志丹轩、景桂阁、桂荣居

    刘志丹(19031936)原名刘景桂,字子丹,其夫人同桂荣。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1903104日诞生于陕西省保安县(今志丹县)金汤镇。1921年考入陕北联合县立榆林中学,曾任学生会主席,组织领导学生运动,同军阀井岳秀等封建势力作斗争。1924年冬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春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冬被选派到黄埔军校学习,入第4期炮兵科。1926年秋毕业后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第2集团军总政治部组织科科长、西安中山军事政治学校教官。同年冬任国民联军第4路军马鸿逵部党代表兼政治处处长,在该部建立军、师、团、营政治工作机关,开展新式练兵。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担任中共陕西省委秘密交通工作。1928年初,被派往以中共党员许权中为旅长的陕军新编第3旅,任参谋主任。不久,率一批干部到豫陕边界地区开展农民运动,培训赤卫队骨干。4月,参与领导了以新3旅为骨干力量的渭华起义,任西北工农革命军军事委员会主席。起义失败后,于1929年春返回陕北,任中共陕西省委候补委员、陕北特委军委书记。打入陕北、陕甘边一些军阀部队和民团,进行兵运工作,组织革命武装力量,曾先后任营长、团长、旅长等职。193110月,和谢子长等将南梁游击队与陕北游击支队合编为西北反帝同盟军(不久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先后任副总指挥、总指挥,总结过去失败的教训,学习井冈山斗争的经验,开辟以照金、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苏区。

    19335月奉命随红262团南下渭南华县地区作战,失败后,率少数人奋勇作战突出重围,9月返回照金苏区,任陕甘边红军临时指挥部副总指挥兼参谋长。193311月成立红2642师后,任42师参谋长,不久任师长,率部北上合水、庆阳,与陕甘边游击队、关中游击队、陕北游击队1支队互相配合,开展游击战争。

    193424月九战九捷,以劣势兵力取得了西华池等战斗的重大胜利,挫败了国民党军对陕甘边苏区的第一次“围剿”,建立了陕甘边工农民主政府和14个游击支()队,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革命根据地。19345月任中共陕甘边军事委员会主席,后兼军政干校校长。编写了《军事教育大纲》、《政治工作训令》等教材。

    19352月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5月红26军和红27军会合后组成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前敌总指挥部,任总指挥。后率红26军、红27军主力,在陕北游击队配合下,以围点打援,出敌不意,各个击破等战法,经两个多月机动作战,攻克延长、延川、安定、安塞、保安、靖边6座县城,歼敌大量有生力量,挫败了国民党军对陕甘边苏区的第二次“围剿”,壮大了红军和游击队,在20余县建立起工农民主政权,使根据地扩大到东临黄河,西接环县,南至淳化、耀县,北接长城的广大地区,把陕北、陕甘边两块苏区连成一片,成为中共中央和各路北上抗日红军长征之后的落脚点。8月,在陕北、陕甘苏区第三次反“围剿”中,指挥红军主力,集中兵力,在慕家塬、定仙墕地区首歼国民党军晋军1个团,迫使晋军撤回黄河东岸。9月,红2627军与长征到达陕北的红25军会师,合编为红军第15军团,他任副军团长兼参谋长。10月与军团长徐海东指挥劳山战役。后在“左”倾路线统治时期的“肃反”中被逮捕,备受折磨,但他始终坚持原则。不久,中共中央到达陕北,毛泽东、周恩来等迅速纠正了陕甘苏区党内“肃反”的错误,刘志丹从而获释。此后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后方办事处副主任、红军北路军总指挥兼第28军军长和中共中央所在地瓦窑堡警备司令等职。经常教育部队顾全大局,绝对服从中共中央的领导和调遣。在他的影响下,陕北红军与中央红军团结一致,共同对敌。

    19363月,率红28军参加东征战役,由罗峪口附近东渡黄河,挺进晋西北,迭克敌军。414日在山西中阳县三交镇战斗中牺牲,年仅33岁。为纪念刘志丹烈士,中共中央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决定将保安县改名为志丹县,并在城北建刘志丹陵园,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人题词石刻。

   刘志丹烈士一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追求真理,英勇善战,百折不挠,艰苦奋斗,忠心赤胆,为创建红军和革命根据地,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被毛泽东同志誉为“群众领袖,民族英雄”。为铭记其革命事迹,特为宿舍命名“桂荣居”、“志丹轩”、“景桂阁”。

4、子长阁、浩如轩、德元居

       谢子长,原名谢德元,号浩如。18971月生于陕北安定县(今子长县)枣树坪一个小康农家。少年时在家牧羊、种地。17岁人学,发愤读书,成绩名列全班第一,后在西北第一中学、榆林中学求学,没有毕业就回故乡安县教学。谢子长目睹陕西军阀横行霸道、鱼肉乡民的暴行,便想弃笔从戎,以谋反抗。1920年夏天,进入山西太原“学团”学习军事。1923年冬天毕业后到北京,见到陕西籍共党人李子洲、魏野畴,1924年加人中国共产党,同年回到家乡安定,先后在县民团和军阀井岳秀部队任连长。他在部队中秘密建立共产党支部,并且利用公开合法地位进行革命活动。在大革命时期,他积极发动农民运动,组织农民协会,反对土豪劣绅欺压百姓,反对高利贷剥削,被当地老百姓称为谢青天。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谢子长和唐澍等人先后组织领导清涧起义。1928年又和刘志丹一起领导起义。失败后,继续奔走于西北和华北各地。“九一八”事变后,谢子长受党的指示,与刘志丹共同建立了西北第一支人民武装反帝同盟军(后改为陕甘工农游击队,即红二十六军前身)。1933年赴哈尔滨参加抗日同盟军,失败后又回陕北领导游击战争,协助刘志丹创建了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 

    1934年在反“围剿”战争中,夜袭清涧县河口时,谢子长不幸负伤,于1935221日逝世,时年38岁。为了纪念谢子长烈士,中共中央西北局1935年决定将谢子长的家乡安定县改为子长县。1946年,中共中央西北局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在瓦窑堡为谢子长同志修建陵园,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和公葬仪式。 

谢子长有一个模范的革命家庭;父亲谢彪鹏出钱出物支持儿孙们参加革命活动。大哥谢德惠,1928年加人中国共产党,是安定县地下党负责人之一。谢子长牺牲后,为避免敌人下毒手,谢德惠带全家移居外边,后因患病无钱医治而死。二哥谢占元,被敌人押进监狱进行严刑拷打,最后惨遭杀害。二侄儿谢福成,在甘泉县下寺湾战斗中英勇牺牲。三侄儿谢绍安,在榆林鱼河堡通过敌人封锁线时阵亡。全家先后有9人被敌人迫害致死(其中有5名共产党员)。为铭记其革命斗志,激发学生爱国热情,特为宿舍命名“子长阁”、“浩如轩”、“德元居”。

5、建德居

     列宁小学的创建者、第一任校长霍建德是陕北绥德人,共产党员。他身材高大,办事果断,文化素养好,且富有幽默感,在群众中很有威望。为铭记他为边区的教育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特命名宿舍为“建德居”以表怀念之情。

6、将军轩

康成元,字乾初,著名书法家,19417月生与山东省平度市,中纪委委员,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海军中将军衔,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20049月,中国书协和海军政治部在中国美术馆联合主办了《康成元书法展》,隆重热烈,引起轰动,受到当代书坛的热情关注和诸多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被《书法》杂志评为“十大年度人物”。书法以碑书为基、爨书名世,重视对传统渊源的继承、探索和创新。主张转益多师、融会贯通。作品醇厚朴茂、稚拙大气、个性强烈、风格独特。其画亦能师法造化、博采众长、水墨酣畅、自出机杼。 有《康成元书画作品选》、《康成元书法作品集》、《中国书法家精品集·康成元》、《康成元书法集》等多部书画集行世。

康老一直热切关注老区教育,无意间在书画界的朋友口中了解到,华池县在教育发展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特别是1934年陕甘边苏维埃政府创办的西北第一所红色学校———转咀子列宁小学校舍陈旧,急需改造。他听到后慷慨解囊,将自己拍卖书画作品所得20万元,全部用于援建转咀子列宁小学,并亲自题写了校名“列宁小学”。

     康成元自2000年以来,先后捐资15450元,资助贫困学生。康成元资助了华池县100名因家庭贫困而辍学的孩子。

 特用“将军轩”给宿舍命名,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和感恩之心。

 

      

编辑:高发
上一篇:张景文生平
下一篇:没有了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陇ICP备19002522号-1
甘公网安备 62102302000114
联系地址:甘肃省华池县南梁镇街道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