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数码社区 > 南梁星火耀千秋(专题片设计)

南梁星火耀千秋(专题片设计)

2010年12月30日 20:54:04 来源:甘肃省华池县列宁学校 访问量:765

南梁星火耀千秋

——奋进中的华池县列宁学校

南梁,位于陕甘边界的桥山山脉中段,甘肃省华池县东部。

南梁是一个很小的地方,但在中国的革命史上,南梁却是让后人非常敬仰的圣地。因为这里是挽救和孕育了中国革命的地方。1934年,刘志丹、习仲勋等革命先烈在华池县东部创建的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苏维埃政府,成为当时中国革命硕果仅存的苏区,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提供了落脚点,成为中国工农红军抗日的出发点,脍炙人口的《军民大生产》就是从这里唱响全国的。

当刘志丹、习仲勋等革命先烈们将红旗树在南梁时,就建起了边区第一所红色学校――列宁小学。

列宁小学自诞生之日到现在,已经有近百年历史,昔日这个孕育和传承了红色革命火种的学校,几经搬迁,几经更名,时至今日,列宁小学正式更名为列宁学校。

解放初期,列宁学校初建时设在今林镇四合台村老庄河,后又迁至南梁乡荔园堡村的转咀子。那时学校条件非常艰苦,就连教学的课本都没有,当时首任教师张景文编写的列宁小学的课本如今静静的躺在华池县博物馆,而为了这片红色的热土,她却献出了自己年仅29岁的生命,永远将忠骨深埋在这片大地上。

新中国成立后,列宁学校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5次迁址,8次改扩建。1952年,列宁学校由白马庙泉庄迁回荔园堡,1956年春,并入山庄初小,1957年秋又迁回荔园堡,1969年春,在转嘴子列宁小学旧址进行修建, 1986年春,扩建为八年制学校,易名为“华池县列宁学校”,后经数次修建,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规模不断壮大。如今,列宁学校已发展为一个占地近30亩,有学生800多人,教职工58人的九年一贯制寄宿制学校。

列宁学校无论在战火纷飞、民族存亡之际,还是在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之时,都受到了各级领导和政府及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和关怀。先后有习近平、李源潮、陆浩、徐守盛、庞波、白继忠、张智全、周强、卢化栋、马斌、张万福等近百名领导和社会贤达人士来校检查和指导工作。

2002年,习仲勋、齐心两位老人捐资兴建的“景文楼”,寄托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老区人民的无限关爱,成为推动列宁学校发展的一座里程碑,永远屹立在南梁这片红色沃土上,培育桃李,造福后代。

尤其是国家副主席习近平200967日来校调研,教师节前夕又专门写信给列校全体师生,勉励师生要“进一步弘扬优良传统,发挥独特优势,突出办学特色”。他的关怀和指导已经成为列宁学校乃至华池全县办教育的思想和奋斗目标,他的指导将成为新世纪我们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航标。

戴瑜同期声:

作为列宁学校的一名年轻教师,去年习副主席就是在这个教室走进我的课堂,亲切勉励九二班的学生,那时的情景,现在回想起来依然记忆犹新,特别是习副主席那番谆谆教导学生的话语,对学生而言,既是一种关怀,也是一种激励,而对我来说,却是一种莫大的鞭策。

回首列宁学校的近百年历史,“艰苦奋斗的执着精神,读书报国的赤子情怀”是列宁学校百年办学经验的积淀。现在的列宁学校秉承百年发展经验,树立了“传承南梁奋斗精神,打造红色教育品牌”的办学理念,确立了“扬革命传统教育,推精细化管理,创高效课堂,育世纪精英”的办学策略。

规范办学行为是新时期列宁学校发展解决的第一个瓶颈。根据实际,学校修订和完善了《列宁学校教职工绩效工资实施方案》等50多种制度,在制度执行过程中坚持了“四到位,四准确”原则,即工作到位,检查结果准确;记载到位,采集信息准确;责任到位,分析预测准确;落实到位,考核奖罚准确。以班子建设为根本,形成凝聚力,具体要求是“两包一管理三坚持” 即包好一个年级组、一个教研组;分管好部门工作;坚持深入一线,坚持参加并指导教研组、年级组活动。

南梁精神就是坚定信念,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求实精神;艰苦奋斗、锐意进取的创业精神。列宁学校以南梁精神为指引,挖掘潜在的教育资源,牢固树立“育人先育德、育德先正己”的育人观念。开展了争创“四先”型教师活动,即为人师表率先,钻研业务领先,优质教学当先,教学成绩争先。努力做到“十个一”,即每天读一篇教研文章,每周读一篇教学反思,每教完一个单元完成一个有价值的教学案例分析,每周读一本业务杂志,每学期读一本教育名著,上一堂反映课改思想的研讨课,制作一个多媒体课件,发表或交流一篇教育教学论文,向教研组提出一个有价值的探讨性问题,每期举办一次读书沙龙。现在,已有8名教师获校级师德标兵,4名教师获县级师德标兵。

在学生评价上首先制定出台了《列宁学校学生奖励办法》,设个人奖和团体奖。个人奖有:三好学生奖、学习成绩优异奖、学习进步奖、优秀班干部奖、学科拔尖奖,各类竞赛奖,优秀团员、优秀少先队员奖。集体奖有:先进集体奖、无辍学班级奖等。每学期,都要对三分之一的学生进行奖励,通过加大奖励面,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列宁学校师生秉承革命先烈光荣传统,追求真理,艰苦奋斗,不断拓宽育人渠道,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容。通过唱红色歌曲、读红色经典、讲红色故事、看红色影片、传红色箴言的“五个红色”主题活动,举办红歌演唱比赛、诗歌朗诵,陈列“红色教育读本专柜”,举办“文明少年”、“道德之星”、“思想道德教育先进班级”以及创办校刊《景文》、校报《星火》,开通“红领巾广播站”,将校本教材《红星照耀陕甘》引入课堂等一系列活动,使学校的红色教育如火如荼的全面开展。现在列宁学校正以一种积极向上的红色学校文化,一套完备科学的红色校本课程,一支敬业乐道的师资队伍,一个读书报国的红色学生群体,一批和谐进步的红色班级和寝室为主的“五个一”的红色教育体系得到全面培育。学校先后获得了“庆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先进集体”、“全县‘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奖励。先后有20名学生在市县组织的爱国主义教育演讲中获奖,有12名学生获市级优秀班干部称号,有26名学生获市级“三好学生”。

学生同期声:(                  

在课堂教学上,努力构建符合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关注课堂,聚焦课堂,改进课堂,优化课堂,着力打造高效课堂,构建了“三五五”教学模式,

教务主任同期声:

(“三五五”的教学模式中的“三”指“三课”:即基础课、应用课、巩固课。

“五”分别是指“五环节”和“五突出”。

“五环节”是指每节课教学要遵循的程序,包括:学案导学、互动交流、点拨释疑、小结评价、当堂训练。

“五突出”是指突出学生主体,突出过程方法,突出合作探究,突出面向全体,突出思维训练。)

通过制定高效课堂实施方案,坚持开展 “名师专家引领、骨干教师示范、教师全员参与”的教学活动,着力打造出了“人人参与,个个展示,享受快乐,激活思维,释放潜能,自主学习”为特色的高效课堂。

家长同期声:(                       

至今列宁学校已有立项的的实验课题十多项,在《新课程研究》等刊物上共发表论文50多份。先后有有1名教师被评为甘肃省骨干教师,1名教师被评为甘肃省青年教学能手,有3名教师被评为市级学科骨干,有7名教师被评为县级骨干教师。

实行寄宿制管理,倡导自理、自律,自学,自强。学校根据中小学生年龄特点构建不同的管理模式,初中部为“1461”管理模式,小学部为“4321”管理模式。

管理后勤的老师同期声:

(“1461”管理模式中的“一”分别是指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和非班主任教师联系一个宿舍,参与寄宿生管理;

“四”指四个层面管理:政教处、值周组、生活教师联合主管;班主任第一责任人管理;生活教师服务管理;学生会、舍长自我管理;

“六”指床上用品、箱子、鞋子、提桶、餐具和洗漱用品(牙刷)等六方面的物品摆放一条线

 4321管理模式中的指四个训练:训练穿衣、训练叠被、训练洗漱、训练物品摆放;

 指三个学会:学会睡觉、学会吃饭、学会讲卫生;

指二个落实:评比落实,每天评出一个星;管理落实,生活老师即是老师又是父母;

指达到一个标准宿舍要求。

建办留守儿童之家,配备专用活动室、活动器材,开通亲情电话、制作家校联系卡,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及成长记录袋等一系列措施和办法,全力为留守的儿童积极创造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

倡导经典诵读,营造书香校园,建立诵读制度,固定诵读时段,丰富诵读形式,开展诵读竞赛,配置班级书柜。学生在全县“好书伴我成长”读书竞赛活动中,前后有16名学生分别荣获“读书标兵”、“背诵大王”等称号。成立了美术、舞蹈、体育等兴趣小组,定期举办各类活动,全面激发了学生潜能,促近了学生全面发展。

列宁学校在战火硝烟中诞生,在阳光雨露下成长。一代代列校人以南梁革命精神为动力,风雨兼程,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培育了一批批有用人才。建国以来,先后有2920人接受初等教育,有2230人接受中等教育,有230人接受了高等教育。76届毕业生赵忠明同志,现任中科院院士、遥感所副所长,曾受到前国务院总理朱基的亲切接见。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全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省、市、县奖励20多项,师生获各类奖励114人次。

斗转星移,星火相传,列宁学校的发展留下了一串坚实而执着的足迹,伟大的南梁精神、坚强的民族凝聚力在这里传承接力,发扬光大。

校长同期声:(                      

如今的列宁学校,宽阔的校园,宏伟的教学楼,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朝气蓬勃的师生队伍,无不展示出这所红色学校新的精神风貌。旧址新校,两相辉映,校园内那棵合抱的古榆,历经沧桑,枝繁叶茂,见证了学校的光辉历史,也昭示着这所学校桃李芬芳的未来。

编辑:高发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陇ICP备19002522号-1
甘公网安备 62102302000114
联系地址:甘肃省华池县南梁镇街道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