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件精神 > 华教发〔2009〕35号文件

华教发〔2009〕35号文件

2009年12月30日 15:12:35 来源:甘肃省华池县列宁学校 访问量:1609
 
华教发〔2009〕35号
华池县教育局
关于加强全县教师队伍师德
师风建设的意见
 
各学区、中学、县直各学校(园):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精神,大力推进师德师风建设,进一步增强广大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努力建设一支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治学严谨、与时俱进的教师队伍,全面提高我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结合我县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现就加强全县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提出如下安排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成败,系于教师。未来世界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教师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主体,是落实以德治国方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生力军,肩负着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使命。要培养造就高质量、高规格的人才,就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是教师的师德,而师德又是教师的灵魂。师德决定了教师的素质,教师的素质又决定了教育的质量。因此,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总枢纽,也是搞好教育战线行风建设,决定教师队伍建设成败的关键,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民族的未来。师德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民族兴。师德师风既是一个学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又决定着学校的学风和校风,决定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和人文风格。所以,进一步加强全县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各乡校一定要从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高度出发,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搞好师德师风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把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育可持续发展系统工程的重要环节,抓紧抓好。
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目标和要求
   (一)总体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倡导的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和“八荣八耻”,以“爱与责任是师德之魂”为核心,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弘扬高尚师德师风,强化师德师风教育,优化制度环境,不断提高师德师风水平,打造一支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吃苦耐劳、让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新贡献。
   (二)具体要求:
1、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全县教师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牢固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扎根山区、艰苦奋斗,树立终身从事教育事业的思想。坚定理想信念,严格教育教学纪律,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影响和引领学生,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
2、树立正确的教师职业理想。广大教师要有强烈的职业光荣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以培育优秀人才、发展先进文化和推进社会进步为己任,站在时代前列,努力成为为人民服务的典范。要志存高远,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乐于奉献,自觉地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3、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全县教师要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守法律法规;树立先进教育理念,自觉遵循教育规律,积极推进教育创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全面关心学生成长,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公平公正对待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形成相互激励、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自觉加强师德师风修养,模范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自己良好的思想和道德风范去影响和培养学生;大力提倡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和团结合作、协力攻关、共同进步的团队精神,努力塑造教师队伍的崭新形象。
  4、积极改进和创新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为了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必须积极推进观念创新、制度创新。要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师德师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不断改进和创新,特别要在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实效性上下功夫,讲究实际效果,克服形式主义,使师德师风建设更加贴近实际、贴近教师,把师德师风规范的主要内容具体化、规范化,使之成为全体教师普遍认同的行为准则,并自觉按照师德师风规范要求履行教师职责。
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师德师风宣传
各乡校要对广大教师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增强教师的政治理论修养,提高政治辨别力。要教育教师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实践党的教育方针,敬业爱生、为人师表,以自己的高尚品德和人格力量教育和感染学生。要坚持并不断改进政治学习制度,学习内容应紧密结合教师思想实际和教书育人的工作实际,力求实效。
  要充分利用网站等媒体以及校园广播、宣传栏等,广泛开展师德师风宣传教育活动,大力褒扬优秀教师的高尚师德,展现当代教师的精神风貌,进一步倡导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要举办各种形式的师德师风论坛,促进师德师风建设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实现科学化、制度化。
(二)开展“爱与责任是师德之魂”主题征文评选活动。爱与责任是师德的核心,也是师德之灵魂。“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教师的师德是否高尚,主要看他是否忠于教育事业,是否热爱学生,能不能教书育人。教师忠于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很重要的体现就是能否爱满天下,热爱每一位学生,对每一位学生负责。教师只有热爱每一位学生,才能赢得所有学生的尊敬,才能建立起“尊师爱生”的和谐师生关系。只要教师真诚的捧出一颗爱心,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师德素养和教学能力,以高尚的品格和过硬的素质感染学生,征服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形成系统科学地工作方法,就完全能够展现师德风采,成为合格、出色的“灵魂工程师”!各乡校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演讲比赛,师德论坛,师德先进事迹报告会,教师职业道德及教育法规知识抢答赛,师德师风研讨交流等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县局将在今年举办一次征文评选活动。各乡校要在大力开展师德师风建设的基础上,组织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以“爱与责任是师德之魂”为主题撰写弘扬师德的文章和心得,按照乡校教师总人数的十分之一比例筛选优秀文章,于11月底前上报县局,县局将进行评奖和表彰奖励。各乡校要认真组织,严禁敷衍走过场,凡发现上报文章中有抄袭或网上下载者,要在全县进行通报批评。
(三)建立师德师风建设监督网络和考核体系。
为了加强对师德师风建设的监督,各乡校要聘请当地乡村干部、学生家长、社会人士担任师德师风监督员。根据师德师风建设的基本要求,要逐步探索建立一套较为全面、明确的师德师风考核评价体系,要通过由学生、教师、学生家长、师德师风监督员四级不同层面的评分,给予教师综合评价。师德师风考核评价体系要尽可能体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发展性原则、激励性原则,使之具有规定性和可操作性。每学期至少对全体教师进行一次师德师风调查和评议,对每个教师分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将师德师风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奖惩、职务聘任、评优选模等的重要依据。
县局将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学校办学质量和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指标进行考核。要通过严格的考核评估,每年评选一定数量的师德师风标兵。各乡校于每年11月底前将本乡校师德标兵的先进材料上报县局,县局将择优确定。
对师德师风表现不佳的教师,乡校要及时劝诫,经劝诫仍不改正的,要进行严肃处理。对有严重失范行为、影响恶劣者一律撤销教师资格并予以解聘。
(四)加强制度建设,建立长效机制。针对目前教师队伍中出现的个别教师小病大养,请人代教,常请假,请长假,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自由散漫,纪律松懈,应付差事,出勤不出力,职业倦怠等师德师风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县局要求每个教师要按照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华池县中小学教师行为规范十不准》等认真对照检查自己,及时纠正失德失范行为。各乡校要严格按照国家、省、市、县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有关规定,制定适合本校实际的教师师德师风公约,制定本校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活动的具体实施办法,完善师德师风建设规章制度,建立师德师风建设监督和激励机制。要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与岗位设置、结构工资挂钩,在教师职称晋升、奖励、聘任等方面可实行师德师风 “一票否决制
  四、加强组织领导
为了把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常抓不懈,县局决定成立华池县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领导小组:
组 长:李广银
副组长:郭安明 张  平
成 员:张志刚 宗廷杰 王明智   王举胜
人秘股承办具体业务,负责全县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建设指导工作。各乡校要成立相应的师德师风建设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协调管理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学校教代会和群团组织要紧密配合,要组织学生、家长和社会积极参与师德师风建设各项活动,形成加强和推进师德师风建设的合力,确保把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二00九年七月七日
 
主题词: 师德师风建设 意见                                
  华池县教育局                              2009年7月7印发
编辑:高发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陇ICP备19002522号-1
甘公网安备 62102302000114
联系地址:甘肃省华池县南梁镇街道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